3月22日,北京798-751园区流光溢彩,一场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为主题的傈僳族服饰大秀,在我国世界时装周(春季)主秀场掀起东方美学风暴。
这场由盐边傈僳族服饰非遗技艺传承人携手四位前锋规划师联袂打造的视觉盛宴,以2023年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2024年荣膺“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项目的双料荣称为文明根基,让深山非遗基因在现代时髦语境中开放重生。
当傈僳族火草麻布遇见激光切开工艺,当羊皮褂刀痕对话立体取舍曲线,熟睡千年的文明基因瞬间觉悟。秀场上,傈僳族“太阳花”图腾在数码印花中开放,百褶裙的十二群山裙羽化作活动雕塑,弩弓纹样与今世条纹共谱几许诗歌。
规划师刘冠华以“衣心在左”的传统哲学重构廓形,姜植元将腰带捆扎才智融入极简主义,要聪用八角花纹样激活都市美学,郭溟奥以火草麻布肌理对话环保面料——每件著作都是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整场大秀以“穿在身上”的前锋理念,模特身着突变彩虹长裙络绎于真假交错的舞台,重现傈僳族“采七十七山花制衣”的传说。
从深山霓裳到世界T台,这场文明盛宴凝聚着两代人的传承才智。中心圣马丁学子刘冠华、姜植元以全球视界解构传统,北服文人要聪、清华学子郭溟奥探究非遗的今世转译,省级非遗传承人贺正芬的绣针则始终是贯穿全场的魂灵头绪。他们一起证明:真实的文明自傲,不在于仿制传统符号,而在于用世界通用的规划言语,叙述我国独有的文明故事。当00后穿上傈僳纹样的服饰,传承千年的文明便在他们体温中持续成长。
盐边源源不绝的前史文脉,多民族文明磕碰交融,传承留下了数量很多、奇光异彩的非物质文明遗产。这场大秀,不仅是一场文明和视角的盛宴,更是盐边非遗赋能村庄复兴的生动注脚。
据悉,近年来,盐边县深耕46项非遗项目文明富矿,环绕“非遗一枝花”立异施行非遗+”交融战略,全域推动农、文、旅深层次地交融开展,先后建造2个非遗传习中心、7个非遗工坊,开发傈僳族服饰、苗族蜡染等文创产品,一起活跃引导盐边羊肉米线、盐边油底肉等非遗美食工业健康开展,探究树立“味道盐边”新鼓起的工业系统,助力一起富裕试验区建造。
本网(渠道)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一切或持有。未经许可,制止进行转载、摘编、仿制及树立镜像等任何运用。